央广乡村之声《生命对话》栏目
节目名称:《科学防治 终结结核》
播出日期:2025年3月23日
专家:李波 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部 副主任 主任医师
主持人:卢欣然
节目内容:
【主持人 卢欣然】健康中国,我行动。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生命对话》,我是主持人欣然。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要首先和大家分享《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让我们共同提升健康素养,拥有健康生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41条:保护口腔健康,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主持人 卢欣然】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节目。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持续的威胁。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了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部的副主任李波,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李主任,您好!
【李波 副主任】主持人好。
【主持人 卢欣然】今天非常感谢李主任能够抽出时间做客我们的节目。说到结核病,有不少听众朋友会认为结核病现在是不是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李波 副主任】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结核病并没有走远。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数是1080万例。所以,结核病形势严峻,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主持人 卢欣然】想问一下李主任,结核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李波 副主任】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体除了头发、指甲和牙齿,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可以得结核病,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占80%左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具有传染性的,当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的时候,会排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可能受到传染。结核菌进到人体以后,存在三种状态。有的人的抵抗力比较强,可以在人体内清除结核菌,就处于一种没有被感染的状态。那么受感染的人群中,大约有5%-10%,受到感染后,由于机体的免疫力比较弱,一般是在两年内,70%受感染的人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还有大多数人,结核菌进入人体后处于一种潜伏感染状态,就是人体的免疫力足以把它限制住。但是,如果有时候可能吃不好、睡不好、抵抗力低下的状态时,它也容易发病。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抵抗力,减少结核病发生的机会。
【主持人 卢欣然】那如果出现了哪些症状,我们就应该怀疑是得了结核病呢?
【李波 副主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常见的症状分为两类,一个就是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的症状。那么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说午后低烧、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夜间盗汗。还有的女同志出现月经不调。如果结核病侵袭到人体的胸膜,可以出现胸痛。有时候出现胸腔积液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那还有一种情况,大约50%的患者是没有临床症状的,所以也提示我们要重视平常的体检,看看有没有一些结核病灶。还有就是刚才我说的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咳嗽咳痰≧两周,吃了消炎药,止咳化痰药也不见好转,或者有的患者出现了咯血,或者是痰中带血丝这样的症状,出现三者之一,要给自己提个醒,要及时去看病了,有发生结核病的可能。
【主持人 卢欣然】如果一旦是确诊了是结核病,需要怎么治疗呢?
【李波 副主任】没有耐药状况的敏感的肺结核患者,一般治疗最短疗程是要6个月,吃4种抗结核药物。在这个当中,医生会跟患者密切配合,包括社区的医务工作者,会定期地给患者打电话,进行随访。
【主持人 卢欣然】一定要遵医嘱,全程按照医生的指导来治疗。
【李波 副主任】是的。记住一个原则,就是十个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早期”,发现了病灶要尽早去看,一旦确诊要尽早地治疗,在疾病的初期阶段,尽早用药,把它控制住。“联合”是指刚才我介绍的4种抗结核药物,不要单用药,比如说在网上查到一些信息,或者是小偏方,一定要到定点医疗机构,跟医生配合联合用药。“适量”是要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由医生制定方案,采用适当的药物用量。“规律”是说规律服药,有的人说:“过春节了,在正月里我不吃药。”这都是不对的。一定要规律每天服药。“全程”,一定要完成全部的疗程,一定要遵医嘱完成整个的疗程。比如说我们就遇到有的患者说:“我现在治疗两个月了,我也不咳嗽、咳痰了。”他就自行把药停掉了,不跟医生说。有症状就吃,好了就停,这样反复地断断停停容易产生结核杆菌耐药的后果。如果产生了耐药,用的药物种类会更多,疗程更长,并且我们把治疗耐药结核病的药物称为二线药物,那么它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更多。所以也提醒大家,如果一旦是患了结核病,一定要抓住初治的机会,用一线治疗方案把它彻底治好,不要产生耐药的情况。
【主持人 卢欣然】李主任,我们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中是有一项专门针对肺结核患者的服务,叫做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管理。那咱们社区的这种健康服务管理,能为结核病患者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呢?
【李波 副主任】辖区内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到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包括对疑似患者的筛查和推介转诊。当居民有不舒服的时候,出现刚才我介绍的常见症状的时候,可以首先到社区做一个初步的筛查,拍一个胸部X光片(X线检查)。社区医生把疑似患者从社区推荐到定点医疗机构,比如结核病防治所等等,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那么对纳入健康管理的确诊肺结核患者,在社区内可以享受入户访视、督导服药和后期随访管理、分类干预、结案评估等等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主持人 卢欣然】如果结核病治好了之后,还会再患上结核病吗?
【李波 副主任】如果不注意预防和增强抵抗力,可以重复被感染,就是一生中可以得好几次结核病。第一次治好了,以后如果不注意提高抵抗力,没有一些好的生活方式,比如老熬夜,不好好吃东西等等,不注意预防的话,那还可以重复被感染。
【主持人 卢欣然】治疗痊愈之后,如果没有好好预防的话,还是会再次得上结核病的。那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来预防?
【李波 副主任】对于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都要打卡介苗。卡介苗也被列入了我们国家的计划免疫,出生第一针打的就是卡介苗,就是来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是预防在儿童时期不得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这两种重症结核病,这是对于新生儿。第二部分,是已经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还没有发病的状态。那么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预防性治疗的方法。现在可选的治疗方法有两类,一类叫化学预防,就是吃少量的抗结核药物,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预防效果。还有一类治疗方法叫免疫治疗,有一种生物制剂,打三个月,两周打一针,也可以起到预防结核病的作用。再有,刚才我说了,结核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与人体的抵抗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提示大家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营养均衡,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再有就是适当地锻炼,抵抗力强,也不容易被感染发病。再有就是发现和治愈结核病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大家听到了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认识了结核病,有症状及时去看,对每一个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治就是最好的防,因为没有感染就没有发病。这些措施如果我们都能用起来的话,就可以很好地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今年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们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也希望大家跟我们临床医生一起参与到结核病防治的工作当中。
【主持人 卢欣然】好的,听众朋友,今天我们非常感谢李主任做客我们的节目当中,为大家带来了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结核病可防可治,通过科学地预防和诊治,就可以有效地来帮助我们抵御结核病的危害。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主持人欣然代表节目编审赵阳子、制片人邱晨阳感谢各位听众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责任编辑:罗健